2025年4月9日下午,苏州大学孙继强教授应邀在润美楼A404会议室作题为“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技巧”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分管科研副院长吴斌主持,学院科研机构成员、骨干教师及部分青年教师代表共同参会。
孙继强教授以“新文科建设与外语学科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全球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的迫切性。他指出,外语学科天然具备跨学科基因,需通过继承与创新、协同与共享等路径,深度融入新文科建设浪潮。孙教授强调,未来外语学科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的语言学研究;二是服务“讲好中国故事”国家战略的跨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三是语言认知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学科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新变化,孙继强教授进行了权威解读。他详细说明,本年度申报首次增设“选题说明”模块,要求紧扣问题意识与学科视角,突出“小切口、深挖掘”策略;学科领域新增“古典学”与“科学技术史”,鼓励基于中外古典文献与当代技术社会互动的跨学科研究;申报周期大幅缩短,重点项目门槛提高,需提前规划、精准布局。结合申报书撰写,他提出“四好”原则——选题好、论证好、基础好、设计好,并重点提示避免选题宏大空泛、文献综述缺乏批判性、研究方法笼统等问题。
报告会上,孙教授还以近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案例为参照,分析了日本研究、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的选题热点,建议教师立足学科特色,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在“文明交流互鉴”“人工智能治理”等新兴方向中寻找突破口。
本次报告会系外国语学院2025年“外语讲坛”系列学术活动首场,旨在助力科研人员把握新文科发展机遇,提升课题申报质量。副院长吴斌总结指出,孙教授的分享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为学院教师厘清了学科交叉融合路径,明确了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要点,对推动外语学科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孙继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国别学研究(日本研究)、中日关系研究、日本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优秀等级结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世界历史》、《日本学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江苏省、南京市等科研、教学成果奖8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