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动态 > 正文

2025年暑期文科学术论坛外国语学院专场成功举办

作者:徐栋阳    审核人:吴斌    发布日期:2025-08-08    点击数:

为进一步营造学院科研学术氛围,搭建校内外专家学者的深度交流平台,推动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助力教师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提升,86日下午,“2025年暑期文科学术论坛之四——中外文学交流与互鉴外国语学院专场在西伏河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顺利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薛浩教授莅临指导,社科处副处长焦微玲教授出席并致辞。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正华、副书记倪璞,校属科研机构成员及骨干教师代表40余人参会。论坛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斌主持。

焦微玲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抓手。她表示,社科处将与外国语学院持续深度协同,在交叉学科创新、科研人才培养、高水平项目培育等方面同向发力,共同助力盐城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校外专家主旨报告环节,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佘军教授以《当代美国文学研究漫谈:从温德尔·贝瑞的农耕文学创作谈起》为题展开深度分享。他系统阐释了贝瑞作品中“土地伦理”与“共同体意识”的当代价值,提出“农耕叙事”为破解现代性危机提供了独特的审美方案。报告将文本细读与中西文化比较有机贯通,引发在场教师的热烈讨论与深刻共鸣。

校内教师学术交流环节,四位青年学者依次登台分享研究成果:董小燕副教授的《19世纪英国家庭女教师与中国晚清时期闺塾师女性自我意识的比较研究》,以平行视角呈现两种文化语境中女性教育者的身份焦虑与主体突围;韩飞虎副教授的《西方哥特文学与中国志怪小说的生态意识互鉴研究》,提出恐惧美学万物共生理念可在跨文明层面实现互补;徐文雅博士的《当代英美戏剧的战争伦理叙事与跨文化反思》,以《安魂曲》《战马》等文本为例,探讨战争记忆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再编码;张巧珠博士的《〈牡丹亭〉的跨文明魅力及其在数字时代的经典转生》,通过昆曲数字藏品、NFT舞台等创新实践,为传统经典的当代表提供了新路径。

随后,佘军教授与我校狄金森研究所所长薛玉秀教授分别对上述汇报进行专业点评。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四位教师的研究兼具本土关怀与国际视野,在方法上融合了比较文学、生态批评、伦理批评与数字人文等多元视角,充分展现了外国语学院学者扎实的学术积淀与敏锐的创新意识。同时,他们鼓励学院学者进一步夯实史料基础、深化理论研究,在学术探索中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力争产出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成果。

刘正华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以 “文明对话” 为主线、以 “文学互鉴” 为路径,是学院推进有组织科研、打造高水平学术共同体的一次有益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跨学科、跨文化交流平台,力争在高水平成果产出、高层次人才引育、重大项目申报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本次活动由社科处与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是我校2025年暑期文科学术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的成功举办,既是“文明交流互鉴”理念在外国语学院的生动实践,也为学院后续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邮政编码:224051 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 © 2008-2016